电子后院里的 “美丽新世界”

C-PLATFORM × 凯瑟琳·凡·高

 

项目简介

一次偶然的搜索,凯瑟琳在谷歌街景地图中发现了一个区域,其中约 16 公里宽的环境因通讯错误而错乱和扭曲,这引发了她的创作灵感。凯瑟琳用石墨将现实世界中的房子、树木、土地和天空与虚拟世界里错乱的图像形构于一张图画中,交织出“童话世界”与“恐怖电影”之间的混合体,通过真人大小的全景形式记录这个“美丽新世界”。

 

凯瑟琳上学时沉迷于上世纪上半叶的传统科幻小说,那些关于人、科技与现代文明的寓言启发了她的创作方向。在阿西莫夫、海因莱因、赫胥黎和奥威尔等作家的文字中,关于未来的诸多幻想和预测,如今早已变成现实。例如阿西莫夫探讨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,计算机和机器人是否会萌生自我意识,甚至从人类手中夺取权力等问题。其他的书籍则想象了未来人类被迫生活在掩体和地下网络中,因为地球遭受了严重污染,人们无法在地表上生存。

 

她的作品回应了我们周遭正在急速变化的世界。技术的发展能否产生预期的效果?在这背后又产生怎样的哲学问题?在她看来,所谓的“发展”取决于不同的“标准”,并伴随观看者角色、视角和目标的差异而发生变化,并且长期效果难以预见。

 

为了思考技术急速发展带来的影响,她访问了纽约、东京、上海和香港等大型现代化的城市。在香港创作时,她目睹了人们的生活是如何被“商业化”的,充斥在街区的巨型广告牌、在空中滚动着视频的大屏幕、夜晚闪烁不停的霓虹灯……人们在无比强大的声画景象中好像“消失”了一般。受此启发,她创作了“数字化的香港”(Digitalized Hong Kong)系列作品,将自然的概念引入其中,把水下世界的景观“粘贴”在画中的广告牌上,以虚拟手法创造了“第二层现实”。

 

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,自然是否必须为技术的发展腾出空间?带着这样的思考,她开始创作“我的电子后院”(My Digital Backyard)系列作品。谷歌地图可以完美地展示建筑的三维图像,但是有一个缺点,它无法真实再现我们的生活环境。例如,在地图中,树更像是抽象的玻璃雕塑、被困的几何结构,或是被粘贴到三维形状上的平面图。谷歌地图产生的图像可以看作是自然与技术发展之间的一场“对抗”,这对她而言是一种有趣的思考,人类希望根据自己的意愿塑造一切,却没有花费太多精力去研究长期后果。

 

在凯瑟琳的作品中,现实与虚拟交织演绎,构建出独特、多层次的意涵,关于未来的寓言简单却深刻:自然和科技的关系是怎样的?所谓的“发展”标准是什么?人们在飞速运转的商业化环境中会何去何从?

 

相关信息

凯瑟琳·凡·高

荷兰,荷兰海牙皇家艺术学院(KABK),美术专业。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展览,作品收藏于 Teylers 博物馆及莱顿大学,并获得 Stichting Stokroos、阿姆斯特丹基金会和蒙德里安基金会的支持。

 

特别感谢凯瑟琳·凡·高女士对本期对话的支持和授权。

 

www.cathelijnvangoor.nl

Date

2019年1月5日

Category

未来文献库